好消息!寿县人民医院眼科成功开展玻璃体腔注药术,标志医院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眼底病变诊疗领域迈入新台阶。
寿县人民医院眼科医师为患者行显微镜下玻璃体腔注药术
此张OCT图像为玻璃体腔注药术前及术后,黄斑区OCT视网膜厚度对比图,可以看到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明显下降,大部分患者视力会得到提高,治疗效果明显。
患者与医师微信互动
患者有糖尿病病史10年,血糖控制欠佳,因“双眼视物不清6月”到外地医院诊治,需每月一次玻璃体腔注药抗VEGF治疗。因往返奔波异地,患者与家人都十分疲惫,获知寿县人民医院眼科已开展此项技术,遂前来咨询。
眼科主任王成对患者渴望本地医治的诉求,十分重视,当即组织诊疗团队,为患者完善眼底、OCT等检查,确诊患者患有“双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可行玻璃体腔注药术抗VEGF治疗。
为慎重起见,王成主任联系到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专家蒋胜群现场指导,为首例患者行显微镜下玻璃体腔注药术。截止目前,寿县人民医院眼科已陆续独立完成5例同类手术,均效果良好。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专家蒋胜群正在示教手术
蚌医一附院眼科专家蒋胜群(上图右五)与寿县人民医院眼科工作人员合影
科普环节
眼睛,是我们看清世界的窗口,一些视网膜相关疾病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脉络膜新生血管等,这些疾病会使我们的视力不断下降,与传统的治疗方式相比,往眼睛里打针不受血眼屏障的限制,药物作用针对性更强,因此当传统口服药物等治疗方法无法控制病情时,往眼睛里打针便为这些患者眼底疾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往眼睛里打针注药的专业术语被称为“玻璃体腔注药术”。
两点必须提醒:
一是目前一致公认,手术适应症明确时,手术宜早,不能拖。
二是要认识到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手术的疗效一般是不理想的。
所以,再三强调:密切复查、随诊,要早期治疗。
一、什么是玻璃体腔注药术?
玻璃体腔是眼内最大的腔,占眼球容积的4/5,约4.5 ml,位于晶状体后方、视网膜前方,里面充满无色透明的胶质体,即玻璃体。
玻璃体腔注药术指在眼睛玻璃体内注射药物。通过专用的注射针头,将药物注射至玻璃体腔内,让药物发挥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能实现相对较低的药物剂量在病变区域达到较高浓度的同时避免全身副作用,是眼科疾病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二、玻璃体腔注射的是什么药物?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1.抗新生血管生成药物
常见的有雷珠单抗,康柏西普等,可以抑制眼内新生血管的生长,减少水肿,从而稳定或提高视力,有研究证实抗VEGF药物可有效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眼底疾病,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视功能。
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如地塞米松缓释剂,通过调节水通道蛋白-4的功能改善Müller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的作用,维持血-视网膜屏障的完整性,达到减轻水肿的作用,多用于治疗由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或中央静脉阻塞(CRVO)引起的黄斑水肿。
3.抗生素类
万古霉素、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等,通过玻璃体腔注药,使药物在玻璃体腔内产生有效浓度,从而达到治疗细菌性眼内炎的效果。
4.抗病毒药物
更昔洛韦等,更昔洛韦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为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的首选用药,也可有效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5.抗真菌药物
两性霉素B等,抗真菌药物玻璃体用药是治疗真菌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真菌药,可有望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的眼球及视力。
三、玻璃体腔注药术有哪些注意事项?
1.首先注药前及注药后都要根据医嘱,按时点眼药水,注意眼部清洁卫生,预防感染;
2.注药后如果感觉眼睛里有东西在飘,一般是药物在玻璃体内漂浮引起的,一般一周左右会消失;
3.注药后眼白处发红,一般是球结膜下出血,通常1-2周可自行吸收消退;
4.注药术后如果有眼睛剧烈疼痛,眼睛红肿明显,分泌物增多,视力下降等症状,应立即联系医生并及时来院就诊。
(眼科祝薇薇/文、图 宣传科张绵林/整理 责编:汪瀚甲 初审:孙自芬 终审:张玉桥)